爆火的《哪吒2》,为品牌营销、IP宣发与跨界合作提供了哪些启示?

《哪吒2》通过颠覆传统叙事、融入现代文化元素以及强大的情感共鸣,成功实现了从文化符号到商业生态的华丽转身。本文将深入剖析电影背后的营销策略,探讨其如何通过品牌定位、文化内核、产业协同、情感营销以及跨界合作等多维度手段,为品牌营销和IP运营提供宝贵启示。

爆火的《哪吒2》,为品牌营销、IP宣发与跨界合作提供了哪些启示?

当一部动画电影以“逆天改命”的叙事内核掀起票房狂潮时,其背后映射的不仅是观众对英雄的共情,更是一场关于品牌如何用文化、技术与情感共振实现“破圈”的教科书级案例。

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(以下简称《哪吒2》)以80亿票房登顶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,不仅改写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叙事规则,更以一场“泼天流量”为品牌营销、IP宣发运营与跨界合作提供了多维启示。

一、IP打造:从文化符号到商业生态的系统性建构

1. 品牌定位:延续与创新的平衡术

《哪吒2》的IP延续了前作“颠覆传统”的基因,却通过技术迭代与叙事深化实现差异化。

例如,影片通过“七色宝莲重塑肉身”的新剧情,既延续了前作“逆天改命”的精神内核,又以“肉身裂纹”等高燃视觉符号强化了品牌的标志性特征。

这种“守正创新”的策略,让IP在保持连续性的同时避免审美疲劳,为品牌提供了一条“老IP焕新”的可行路径:“复刻情怀是捷径,重构价值才是王道”。

2. 文化内核:传统符号的现代化解构

影片通过解构经典神话,将“割肉还母”的悲情叙事转化为“打破偏见”的成长主题,并融入川派美学(如方言配音、三星堆元素的结界兽),使古典神话成为当代社会议题的隐喻载体。

爆火的《哪吒2》,为品牌营销、IP宣发与跨界合作提供了哪些启示?

如何定义B端产品及B端产品经理方法论
相较于C端产品,B端产品最大的特点是:面向特定领域用户,且数量少得多,但更注重对用户专业领域操作流程的深度挖掘——也就是专业性更强,与业务的结合更紧密。
查看详情 >

这种“文化解构-重构”策略,成功将哪吒从传统英雄转化为Z世代“反叛但重责任”的精神符号。

正如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所言:“《哪吒2》的世俗洪流与浪漫力量,接续了元杂剧与明清小说的民间审美传统,却以现代技术语言重新编码。”

3. 产业协同:区域经济与政策驱动的生态闭环

四川宜宾的“哪吒文化地标”效应,揭示了IP与区域经济的深度绑定。通过国家级视听产业基地建设、税收优惠与人才引进政策,四川构建了“政策-企业-作品”的良性循环,为IP提供了技术基础设施与创作生态支持。

这种“地方品牌化”战略,不仅让《哪吒2》成为文化符号,更将其转化为文旅经济的流量引擎——宜宾市酒店预订量同比激增30%,哪吒主题景区搜索量暴涨453%。

二、内容宣发:情感、技术与时机的三重奏

1. 情感杠杆:从痛点共鸣到社交货币

《哪吒2》将哪吒的成长困境与当代教育焦虑、代际冲突绑定。

例如,李靖夫妇的“无标签式教育”与龙王的“望子成龙”形成对立,精准击中亲子关系痛点。

影片通过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“小爷是魔,那又如何”等口号矩阵,将价值观提炼为社交货币,激发UGC二次传播。

数据显示,影片票房逆跌28%的背后,27个隐藏彩蛋(如李靖邀哪吒踢毽子被踢上墙的温情细节)成为用户自发传播的钩子。

2. 长期主义:慢即是快的品牌信用资产

导演饺子团队耗时五年打磨细节,主角服装的绒毛质感经得起特写镜头考验,特效镜头数量翻倍却服务于“规则与反抗”的主题表达。

这种“死磕精神”转化为用户信任——预售票房中30%来自前作观众的口碑推荐。

品牌启示在于:“用户愿为确定性品质提前投票,流量焦虑的解法是回归内容本质”。

3. 技术赋能:从炫技到叙事工具

影片采用IMAX、杜比视界等全制式放映,并以3D特效打造“闹海奇观”,但技术始终服务于故事内核。例如,玉虚宝库的粒子特效隐喻“规则禁锢”,锁链动态细节强化反抗主题。

这种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,为品牌提供了“双向赋能”的范例:技术不应是装饰品,而应是品牌价值的放大器。

4. 节点营销:情绪势能与文化符号的共振

选择春节档上映,不仅因合家欢属性,更因暗合“年终反思”的社会情绪。

哪吒与父辈和解、敖丙挣脱家族枷锁的剧情,精准对接返乡青年的代际沟通痛点。

同程旅行数据显示,“哪吒”相关旅游搜索量同比增长5倍,宜宾、天津等地酒店预订量激增,印证了节点营销的本质是“将产品转化为情绪解决方案”。

三、品牌借势:谁在“哪吒旋风”中分得红利?

1. 衍生品巨头:卡游与泡泡玛特的“谷子经济”

卡游联名《哪吒2》推出收藏卡牌,一周售出70万张,成交额破百万;限量导演亲签卡更成粉丝热捧对象。其成功在于将传统文化符号(如混天绫、风火轮)转化为卡牌对战玩法,并通过社交属性(交换、对战)实现文化破圈。

泡泡玛特的天生羁绊系列手办上线8天销售额破千万,紧急补货仍供不应求。

这些案例证明:“衍生品不是IP的附属品,而是文化传播的新语境”。

2. 文旅产业:从短期热度到长期IP地标

四川宜宾凭借“哪吒文化之乡”称号,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文旅资产。其开发的“元宇宙陈塘关”、沉浸式哪吒短剧,构建了“故事场景化-场景产品化-产品品牌化”的路径。

天津河西区借“陈塘庄”IP,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60%。

专家赵焕焱指出:“文旅IP需平衡创新与保护,避免过度商业化导致文化异化。”

3. 跨界联名:从众筹到社群共创

阿里鱼旗下“造点新货”发起《哪吒2》周边众筹,目标10万元的项目最终筹得1800万元,参与者可通过众筹价获得限量徽章、贴纸套装。这

种“用户共创”模式,不仅降低市场风险,更通过社群互动增强品牌黏性。奥飞娱乐、元隆雅图等企业也借势推出潮玩产品,抢占二次元消费市场。

四、启示与展望:中国品牌的文化远征

《哪吒2》的成功印证了“内容为王的本质+长期主义”的胜利,但其更深层的启示在于:“品牌的终极竞争力,是成为文化共识的缔造者”。

未来,IP的长生命周期需依赖衍生品开发、跨界联名与全球化输出。

正如人民日报所评:“《哪吒2》不仅是电影的胜利,更是中国动画从‘产品输出’向‘品牌输出’的转型信号。”

当哪吒以“魔童”之身打破偏见时,中国品牌亦在文化自信与技术创新的浪潮中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“逆天改命”传奇。

下一个“泼天流量”,或许正藏在那些敢于重构传统、拥抱用户、死磕品质的故事里。

本文由运营派作者【营销智库】,微信公众号:【DoMarketing-营销智库】,原创/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
题图来自 Unsplash,基于 CC0 协议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航载网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angzai.com/231.html

(0)
航载网的头像航载网
上一篇 2025年2月14日 下午5:28
下一篇 2025年2月14日 下午5:32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